“七六”爱国护校斗争

发布日期:2021-04-08 浏览量:

1932年7月的保定二师“七六”爱国护校斗争,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党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保定学院百余年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这一历史事件,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9月视察河北时给予了很高评价,他指出:“河北不仅历史上人才辈出,而且也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1932年7月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武装护校斗争以及后来的冀东、冀南暴动,都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993年7月5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同志在时任河北省委秘书长栗战书同志陪同下,参观了“七六”烈士展览馆,瞻仰了“七六烈士纪念碑”。

救亡图存站潮头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短短几个月,东北三省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陷,三千万同胞被蹂躏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保定二师的青年学生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属特委领导下,和全国爱国学子一样,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站在了抗日救亡斗争的最前列。1932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派黎亚克(李之道)来保定改组保属特委,黎亚克任书记,二师新制7班学生曹金月任组织部部长,新制7班学生杨鹤声任宣传部部长,新制7班学生贾良图任秘书长,新制9班学生王义顺任团特委书记,新制10班学生臧伯平任西关区团委书记。此外,当时保定的一些进步社团和组织的负责人大多也是二师的学生。这些组织把大部分学生团结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成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拼将热血卫中华

对于保定二师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活动,国民党当局极其恐慌。5月初,河北省教育厅拟定了所谓“防共办法六条”,令直辖各院校防范共产党,并要各校把通令抄录张贴在校园,“以遏乱萌”。

1932年5月中旬,省教育厅督学鲁清泉来保定调查二师学生运动。5月20日,鲁清泉以经费短缺为由宣布学校提前放假。大多学生在不知虚实的情况下离校回家,学校即被停闭。二师党组织察觉提前放假可疑,经研究决定组建留校代表团,由学生选出贾良图、曹金月、杨鹤声等12人,分成两组轮换住在保定,观察动静,以应急变。鲁清泉回到天津后,教育厅拟定了改组保定二师议案:开除贾良图等35名学生,勒令40多名学生休学;撤换校长张云鹤,任命萧世钦为校长;将学校改组为乡村师范。中共保属特委根据河北省委的指示,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发动学生开展护校斗争,不能让当局破坏这一革命基地。6月15日,留校代表团说服守门的工友打开校门,进驻学校并派学生代表通知回家的同学返校。经过几天紧急通知,有几十名同学陆续回到保定,进入学校。6月22日,军警荷枪实弹,包围学校。被围在校内的人员共计60人,其中学生58人,厨工2人。后来到达的学生在校外参加了护校斗争后援会的工作。为了对付军警的武装包围,留校学生推举成立了护校委员会,建立了武装护校团,在中共保属特委领导下全面开展护校斗争。杨鹤声任护委会主席,曹金月任副主席兼武装斗争总指挥,贾良图负责组织工作,刘光宗、臧伯平负责外宣工作,刘玉林任纠察队队长,冉志恒负责伙食庶务,鲁志浩负责会计工作。护委会组织同学在学校围墙内设置岗哨,手执平时练武用的红缨枪、刀、棍,与军警隔墙对峙,坚决拒绝当局解散学校。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事实真相,争取社会声援,护校委员会发表了《师生护校合作宣言》,派学生每天站在书桌上,用喇叭筒向墙外过往群众演讲,揭露反动当局镇压学生抗日爱国斗争的暴行。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学生还编印了多种小型传单,包上小瓦片,投向校外和对面育德中学操场,或捆在小木棍上射出去,他们还把粉笔研碎,制成粉浆,跳到围墙外,书写大字标语,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为了限制学生宣传,反动当局封闭道路、驱散行人,护校委员会就把包围学校的东北军士兵当成主要宣传对象。通过与士兵隔墙谈家常、交朋友,逐步取得了一些士兵的同情和支持。在爱国士兵的帮助下,校内外党组织、学生之间的联系一直未中断,二师学生爱国护校斗争的消息屡屡见诸各大报纸。

面对护校学生,当局先是断粮、断电、断电话、断绝对外交通联系,之后又采取诱骗、分化、恐吓等阴谋手段,但都未能使学生屈服。6月25日,护委会决定突围买粮。他们制定了周密计划使第一次突围买粮成功。继之,第二次买粮也取得了成功。反动当局对学生实行武力恫吓的同时,还不断施以软化阴谋。6月25日,正当校内已经断粮的时候,反动当局派人到校内“谈判”。要学生离开学校,并以饥饿、武力镇压相威胁。二师学生高呼“坚持斗争到底!”“决不中途妥协!”为了瓦解爱国学生,反动当局还派人到各县造谣,说二师学生要造反,被包围快饿死了,诱骗家长速去学校把学生叫回家。不少家长从各县赶来,隔着学校围墙劝说孩子离校回家,同学们向家长说明了真相,晓以抗日救国大义,取得了家长的支持。

反动当局软硬兼施未能使爱国学生屈服,终于露出了凶残狰狞的面目。7月6日凌晨3时,军警发起了对校园的武装进攻,分别从北面、西面扒开围墙,端着机枪、步枪一齐向学生开火扫射。同学们毫不畏惧,英勇搏斗,视死如归。7月6日五时许,这场残暴的屠杀收场了。贾良图、王慕桓、邵春江、张树森、赵克咏、张鲁泉、马善修和吕清晰8名爱国学生壮烈牺牲;边隆基、陈锡周、焦振声和刘东升等人重伤,边隆基后因重伤在医院牺牲。曹金月、杨鹤声、刘玉林、刘光宗等40名同学被捕。第二天,《大公报》记者进入校内现场,写道:“行到总务股门口,见血殷柱石,共三处。盖军警与学生冲突时,首先受伤学生所流之血。虽经泥土掩盖,然流血过多,痕迹犹存……备觉惨凄。”大屠杀之后,反动当局于第二天又调集大批军警对学校进行了大搜查,翻遍了所有的房间、院落,并乘机进行了野蛮的大抢劫,学校的贵重物品被军警运走,同学们保存在学校的个人生活用品也被全部抢光,学校遭受疯狂洗劫,损失惨重。

被捕学生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他们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把法庭变成了控诉当局罪行的讲坛,把监狱变成学校,为革命积蓄知识和力量。他们建立了狱中党组织,出版秘密刊物《突进》(共七期),进行了三次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朱瑞祥(朱韬)在《突进》上赋诗言志,发表《新病中吟》:“我骨瘦如柴,面似干姜,青春斗志火一样,决不让狱卒钉死在棺木里,往地下深深埋葬。我愿在革命的烈焰中火化,把骨灰在时代的风暴中播扬。飞!飞!飞!……飞到那自由的家乡。”反动当局见从被捕学生身上得不到任何东西,便进一步血腥镇压。9月7日,曹金月、杨鹤声、刘光宗、刘玉林4位同学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于刑场;朱瑞祥、冉志恒、王嘉宾等10位同学被判刑10年,减伯平(减树棠)、王育杰(王冀农)、李锡绶(李舜天)等7位同学被判刑两年零八个月。在当局的血腥镇压下,共有13名爱国学生英勇牺牲,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七六”惨案。

旗帜的力量

“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1932年7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发表《为保定惨案告民众书》,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残暴屠杀爱国学生的罪行,号召全省民众团结起来,罢工、罢操、罢岗、罢课,组织各地“保定惨案后援会”,扩大反帝反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当时在南方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对保定二师惨案也及时作了报道并给予了应有的评价。1932年秋冬间,中共保属特委在悼念保定二师护校革命斗争及“高蠡暴动”牺牲烈士的《悼念烈士歌》中写道:“你们为着革命而牺牲留下了光荣的死。你们长眠在坟墓中;残暴的强权还在行凶,我们踏着这一条血路而前进,继你们的志以慰你们。你们长眠在坟墓中;残暴的强权还在行凶,我们踏着这一条血路而前进,继你们的志以慰你们!”

1950年12月1日,在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林铁、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中共保定市委书记张君、中共察哈尔省委组织部部长杨士杰等同志的倡议下,在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的校园内建成了庄严肃穆的“七六”殉难烈士纪念碑、纪念亭,以旌表先烈的丰功伟绩。